高质量充分就业擦亮民生幸福底色
“作为华北地区最大规模数字化产业制作基地,我们集团公司遍布北京、郑州、太原、忻州、晋中等城市,总部设在忻州,是太忻数据流量谷园区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。”时光轴数字集团总经理韩艳霞介绍着公司员工就业情况,“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大家庭,拥有120人以上的数字制作团队,每年实训实习大学生300人以上。公司员工基本以‘90后’为主,如今数字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市场欢迎,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进来。”
就业是民生之本,也是经济发展的“晴雨表”和社会稳定的“压舱石”。近年来,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,倾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托底帮扶工作,就业任务按时序推进,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。2024年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968人,完成全年任务的109.28%;失业人员再就业14255人,完成全年任务的118.79%;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103人,完成全年任务的101.31%。
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,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,也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。我市部门联动、综合施策、多措并举,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。2024年,全市共组织开展“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”“职引未来——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”“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”“中部城市群暨‘太忻一体化’专项招聘会”“百日千万专项招聘行动”“金秋招聘月”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62场,累计提供岗位18.03万个次,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.65万人次,其中开展线上招聘活动127场,提供岗位5.04万个次。开发就业见习单位719家,在岗人数1637人。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3192人,其中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2093人。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6659人,实现就业5042人……全年不间断的就业服务,有力保障高校毕业生走好走稳就业路。
创业是就业的重要源泉,是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、推动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要素。我市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,注重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,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活力,推动创业带动就业。我市依托3个创业孵化基地、6个创业园区、15个创业融资服务工作站,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,提升就业质量,更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。2024年,我市累计向银行推荐创业担保贷款104笔共2406万元,实现个人创业8669人,创业实体吸纳就业达11838人。
坚持外出就业与就地就近就业并重,供需两端同时发力,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劳务输出基地,促进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,着力提升就业援助政策和服务精准性、可及性。我市目前共有13个劳务输出基地,4个劳务服务站,与山东省淄博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。仅2024年12月份劳务服务站就报送企业信息79家,岗位归集信息7039条,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岗位信息归集、人员输送对接、维权保障协助等全链条服务,实现“点对点”输送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输送农民工10915人,省内8485人,省外2430人。
“项目计划今年3、4月份开始投产,投产后可实现产值近50亿元,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,充分发挥企业在稳就业、促增收方面的作用,可带动运输业、服务业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。”同德科创材料有限公司PBAT一体化项目负责人许新田说。
以就业为基,筑牢民生之本,产业发展、企业增效、就近就业、群众增收的多方共赢生动实践共同绘就了忻州高质量就业的新篇章。(乔龙飞)
送戏下乡润民心 文化惠民树新风
为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素养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、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,2024年,市文旅局扎实推进免费送戏下乡工作,全年共完成演出1250场,完成率达125.63%,演出活动覆盖了约330个村庄,观众人数累计达30万人次。
制定实施办法。2024年2月26日,市文旅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《关于落实山西省2024年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》,随后根据工作要求,市文旅局又制定了《忻州市2024年文化惠民工程工作绩效评估实施方案》,明确了工作目标与工作管理措施,对全年的演出主体实行量化、标准化考核和绩效评估,从根本上杜绝了往年相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。
注重演出实效。为了防止演出需求过剩导致演出质量粗糙、演出市场泛滥,造成演出资源浪费,市文旅局采取现场督导、暗访抽查、视频督查、现场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方法,加强演出质量监管。通过严格监管,演出秩序得以规范,演出质量均达到规定标准,受到各地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创新演出模式。过去一年,市文旅局积极探索创新演出模式,加强对演出院团的实时监管工作,采取基层投单、部门派单、主体接单、群众评单等服务模式,通过与群众交流,使送戏下乡工作更具亲和力和互动性,提升了免费送戏下乡的群众口碑,形成了良好的演出服务体系。
扩大演出覆盖面。我市倾力繁荣演出市场,推动演出产业与其他文旅产业深度融合,送戏下乡工作呈现出多层次、多元化趋势。2024年,全市承担免费送戏下乡的演出院团共有35个,演出内容涵盖了传统经典剧目、移植和改编剧目、现代题材剧目、传统民歌等,汇集了北路梆子、晋剧、二人台、晋北道情、繁峙秧歌戏、山西赛戏、曲艺、歌舞等众多表演门类,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需求。
推动传承与创新。免费送戏下乡工作开展以来,市文旅局以扶持基层院团为目标,以培养传承人才为抓手,不断推动地方戏曲剧种和院团长效发展,达到了演出门类齐全、群众喜闻乐见、演出市场与演出经济双效统一的演出效果,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“‘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工程’的实施,既拉近了群众与戏曲的距离,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。”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,今后将建立更加完善的文化惠民奖励激励机制,调动演出院团的积极性,不断优化文艺演出市场环境,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,开展全方位、多角度的宣传活动,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,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。(薛璐瑶)
高质量充分就业擦亮民生幸福底色
“作为华北地区最大规模数字化产业制作基地,我们集团公司遍布北京、郑州、太原、忻州、晋中等城市,总部设在忻州,是太忻数据流量谷园区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。”时光轴数字集团总经理韩艳霞介绍着公司员工就业情况,“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大家庭,拥有120人以上的数字制作团队,每年实训实习大学生300人以上。公司员工基本以‘90后’为主,如今数字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市场欢迎,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进来。”
就业是民生之本,也是经济发展的“晴雨表”和社会稳定的“压舱石”。近年来,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,倾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托底帮扶工作,就业任务按时序推进,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。2024年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968人,完成全年任务的109.28%;失业人员再就业14255人,完成全年任务的118.79%;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103人,完成全年任务的101.31%。
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,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,也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。我市部门联动、综合施策、多措并举,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。2024年,全市共组织开展“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”“职引未来——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”“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”“中部城市群暨‘太忻一体化’专项招聘会”“百日千万专项招聘行动”“金秋招聘月”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62场,累计提供岗位18.03万个次,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.65万人次,其中开展线上招聘活动127场,提供岗位5.04万个次。开发就业见习单位719家,在岗人数1637人。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3192人,其中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2093人。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6659人,实现就业5042人……全年不间断的就业服务,有力保障高校毕业生走好走稳就业路。
创业是就业的重要源泉,是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、推动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要素。我市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,注重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,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活力,推动创业带动就业。我市依托3个创业孵化基地、6个创业园区、15个创业融资服务工作站,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,提升就业质量,更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。2024年,我市累计向银行推荐创业担保贷款104笔共2406万元,实现个人创业8669人,创业实体吸纳就业达11838人。
坚持外出就业与就地就近就业并重,供需两端同时发力,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劳务输出基地,促进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,着力提升就业援助政策和服务精准性、可及性。我市目前共有13个劳务输出基地,4个劳务服务站,与山东省淄博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。仅2024年12月份劳务服务站就报送企业信息79家,岗位归集信息7039条,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岗位信息归集、人员输送对接、维权保障协助等全链条服务,实现“点对点”输送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输送农民工10915人,省内8485人,省外2430人。
“项目计划今年3、4月份开始投产,投产后可实现产值近50亿元,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,充分发挥企业在稳就业、促增收方面的作用,可带动运输业、服务业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。”同德科创材料有限公司PBAT一体化项目负责人许新田说。
以就业为基,筑牢民生之本,产业发展、企业增效、就近就业、群众增收的多方共赢生动实践共同绘就了忻州高质量就业的新篇章。(乔龙飞)
送戏下乡润民心 文化惠民树新风
为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素养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、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,2024年,市文旅局扎实推进免费送戏下乡工作,全年共完成演出1250场,完成率达125.63%,演出活动覆盖了约330个村庄,观众人数累计达30万人次。
制定实施办法。2024年2月26日,市文旅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《关于落实山西省2024年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》,随后根据工作要求,市文旅局又制定了《忻州市2024年文化惠民工程工作绩效评估实施方案》,明确了工作目标与工作管理措施,对全年的演出主体实行量化、标准化考核和绩效评估,从根本上杜绝了往年相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。
注重演出实效。为了防止演出需求过剩导致演出质量粗糙、演出市场泛滥,造成演出资源浪费,市文旅局采取现场督导、暗访抽查、视频督查、现场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方法,加强演出质量监管。通过严格监管,演出秩序得以规范,演出质量均达到规定标准,受到各地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创新演出模式。过去一年,市文旅局积极探索创新演出模式,加强对演出院团的实时监管工作,采取基层投单、部门派单、主体接单、群众评单等服务模式,通过与群众交流,使送戏下乡工作更具亲和力和互动性,提升了免费送戏下乡的群众口碑,形成了良好的演出服务体系。
扩大演出覆盖面。我市倾力繁荣演出市场,推动演出产业与其他文旅产业深度融合,送戏下乡工作呈现出多层次、多元化趋势。2024年,全市承担免费送戏下乡的演出院团共有35个,演出内容涵盖了传统经典剧目、移植和改编剧目、现代题材剧目、传统民歌等,汇集了北路梆子、晋剧、二人台、晋北道情、繁峙秧歌戏、山西赛戏、曲艺、歌舞等众多表演门类,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需求。
推动传承与创新。免费送戏下乡工作开展以来,市文旅局以扶持基层院团为目标,以培养传承人才为抓手,不断推动地方戏曲剧种和院团长效发展,达到了演出门类齐全、群众喜闻乐见、演出市场与演出经济双效统一的演出效果,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“‘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工程’的实施,既拉近了群众与戏曲的距离,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。”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,今后将建立更加完善的文化惠民奖励激励机制,调动演出院团的积极性,不断优化文艺演出市场环境,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,开展全方位、多角度的宣传活动,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,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。(薛璐瑶)
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