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市水利局紧盯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短板,以“保民生、促振兴”为目标,通过专班推进、动态监测、项目攻坚等举措,全面提升农村供水管护水平。当前,全市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程已全部开工,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,为乡村振兴筑牢“水保障”根基。
市水利局将农村供水管护列为年度民生实事重要工程,成立工作专班,编制专项整治工作方案,明确“维修养护全域覆盖、问题整改动态清零”目标。5月6日起,局领导带队分5组深入14个县(市、区)及五台山风景名胜区,开展“汛期检查+入户走访”行动,实地摸排供水设施运行情况,倾听群众诉求,同步宣传节水理念。
2025年,山西省下达忻州市农村供水维修养护任务186处,涉及19.33万人,总投资1429.65万元。市水利局创新“任务清单+进度督导”机制,将项目细化分解至县,建立“周调度、月通报”制度。截至4月底,所有工程全面开工,完工30处,累计完成投资232.46万元,其中定襄、偏关两县工程进度领先。原平市、繁峙县项目进入财评阶段,五台县完成初步设计,全市计划6月底前完成维修养护任务,确保群众夏季用水无忧。
依托“动态监测+专项排查+热线反馈”三位一体机制,构建农村供水问题“早发现、快响应”闭环体系。截至目前,市级共接收12345热线等渠道反馈问题5条,整改完成3条;各县(市、区)自查问题290条,整改完成256条。针对整改难点,市水利局建立“回访台账”,对2022年以来群众不满意问题逐一“回头看”,赴五寨、河曲等地现场核查管网改造、水质提升等民生工程,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。同时,推动各县(市、区)公示农村供水“三个责任”清单,定襄县率先开通问题征集通道,鼓励群众参与监督,形成共建共治格局。
为守牢农村饮水安全底线,市水利局出台《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机制》,要求各县(市、区)每月开展水源水质检测,并将结果纳入年度考核。此外,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,重点推动净化消毒设施安装配置。市水利局将深化“3+1”标准化管护模式(城乡供水一体化、集中供水规模化、小型工程规范化+县域管理专业化),持续巩固整改成效,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支撑。
作者:王阳
来源:忻州日报
今年以来,市水利局紧盯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短板,以“保民生、促振兴”为目标,通过专班推进、动态监测、项目攻坚等举措,全面提升农村供水管护水平。当前,全市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程已全部开工,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,为乡村振兴筑牢“水保障”根基。
市水利局将农村供水管护列为年度民生实事重要工程,成立工作专班,编制专项整治工作方案,明确“维修养护全域覆盖、问题整改动态清零”目标。5月6日起,局领导带队分5组深入14个县(市、区)及五台山风景名胜区,开展“汛期检查+入户走访”行动,实地摸排供水设施运行情况,倾听群众诉求,同步宣传节水理念。
2025年,山西省下达忻州市农村供水维修养护任务186处,涉及19.33万人,总投资1429.65万元。市水利局创新“任务清单+进度督导”机制,将项目细化分解至县,建立“周调度、月通报”制度。截至4月底,所有工程全面开工,完工30处,累计完成投资232.46万元,其中定襄、偏关两县工程进度领先。原平市、繁峙县项目进入财评阶段,五台县完成初步设计,全市计划6月底前完成维修养护任务,确保群众夏季用水无忧。
依托“动态监测+专项排查+热线反馈”三位一体机制,构建农村供水问题“早发现、快响应”闭环体系。截至目前,市级共接收12345热线等渠道反馈问题5条,整改完成3条;各县(市、区)自查问题290条,整改完成256条。针对整改难点,市水利局建立“回访台账”,对2022年以来群众不满意问题逐一“回头看”,赴五寨、河曲等地现场核查管网改造、水质提升等民生工程,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。同时,推动各县(市、区)公示农村供水“三个责任”清单,定襄县率先开通问题征集通道,鼓励群众参与监督,形成共建共治格局。
为守牢农村饮水安全底线,市水利局出台《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机制》,要求各县(市、区)每月开展水源水质检测,并将结果纳入年度考核。此外,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,重点推动净化消毒设施安装配置。市水利局将深化“3+1”标准化管护模式(城乡供水一体化、集中供水规模化、小型工程规范化+县域管理专业化),持续巩固整改成效,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支撑。
作者:王阳
来源:忻州日报
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